奥运冠军与北京结下不解之缘 仲满率北京击剑队奋起直追
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进什刹海体校,进入击剑训练馆,一阵阵挥剑的沙沙声立即传入耳中,眼前的景象让人印象深刻:一对对身穿洁白击剑服的年轻剑客,手持长剑在激烈对抗,挥剑的呼啸声和裁判器不断响起,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激情的氛围。几乎每个动作都充满力量与速度,剑客们时而低声鼓励自己,时而发出振奋人心的呐喊。这其中,一位身材高大、目光坚定的中年人正在指导队员,他就是被誉为“玉面剑客”的仲满。17年前,仲满在北京奥运会上击败法国选手尼古拉·洛佩,为中国夺得男子佩剑项目的金牌,成为中国男子击剑奥运金牌的首位得主。如今,他不仅担任着什刹海体校副校长,还肩负着北京击剑队总教练的重任,带领着年轻弟子们全力备战即将到来的第15届全运会。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仲满成功击败法国剑客尼古拉·洛佩,赢得男子佩剑决赛的金牌,这一历史性时刻不仅为中国带来了击剑项目的首金,还打破了中国在该项目上的长期空白。而此前,国内唯一的奥运金牌得主是仲满的江苏老乡、女剑手栾菊杰,她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摘得女子花剑的金牌。尽管奥运金牌光环耀眼,但也意味着更多对手将他视为目标,导致他在随后的全国赛和亚洲比赛中遭遇了一些挫折。仲满所效力的江苏队是国内顶尖队伍,他也曾随队获得多个全国团体冠军,但在个人赛的舞台上却难以重现当年的辉煌。2009年和2013年,他在全运会两度未能跻身八强,陷入了一段低谷。
辽宁全运会后,仲满决定暂时告别赛场,传言这可能是他的“第一次退役”。但他内心的那份执着与未竟的梦想从未熄灭,他渴望重新证明自己并最终登上全运会的冠军领奖台。经过短暂的赴美深造后,已经34岁的仲满选择复出,重回赛场。在2017年天津全运会中,仲满凭借着坚定的决心和不屈的精神一路过关斩将,决赛中以15比10战胜江苏队队友孙伟,终于圆了自己心中的冠军梦。他为自己的坚持和付出获得了最美好的回报。在与北青报记者的对话中,仲满表示:“尽管2008年奥运金牌是我职业生涯的高峰,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在全运会上的复出之战,那份不忘初心、坚持理想的心情让我倍感珍贵。尽管我已不再年轻,但最终的胜利让我不再有遗憾。”
仲满与北京的缘分由来已久。2005年,他进入国家队后便常年在北京集训,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是成为他职业生涯的分水岭。从那时起,北京便成为他事业的重心和梦想的起点。虽然他最初对北京的干燥气候与北方的饮食感到不适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仲满逐渐融入这座城市,深深感受到北京的文化底蕴和热情。这里不仅是追梦人的乐土,也充满了各种机会和挑战。而随着国家队教练员生涯的结束,仲满于2023年主动联系什刹海体校,表示希望能加入北京击剑队,为团队带来新的突破。在他看来,自己与北京击剑队之间有着很好的默契与共同的目标,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提出了加入的请求,最终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
展开全文
仲满的执教生涯可谓顺风顺水。进入北京击剑队后,他从佩剑项目的教练做起,逐步晋升为总教练。在这里,他感受到极大的信任与支持,尤其是团队的团结氛围和领导的宽松政策让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谈起北京击剑队的实力时,仲满直言不讳,刚加入时,北京队的水平相对较低,与国内一些传统强队如江苏队还有差距。但他认为,正是教练团队的谦逊与合作精神,才让北京队迅速迎头赶上,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瓶颈。
近年来,北京击剑队在国内赛场上的表现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在2019年,全运会男子重剑团体决赛中,刚刚参加完东京奥运会的董超与队友们共同夺冠,帮助北京击剑队实现了全运会历史上的零金突破。随着一系列优秀成绩的到来,北京击剑队的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不仅在国内赛事中频频摘金,还培养出了一批年轻后备人才。仲满表示,尽管目前北京队还无法与江苏队等强队相抗衡,但他们依然会继续努力,在第15届全运会上争取更多的突破和荣誉。
仲满深知,培养青少年人才是击剑项目长远发展的关键。因此,他不仅注重当前运动员的成绩提升,还十分重视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在他的带领下,北京击剑队已经有多位年轻选手在各类赛事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比如,2023年代表北京参加全国青年击剑锦标赛的吴嘉圣,在击剑和文艺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并在2024年全国击剑总决赛中斩获男子佩剑个人赛金牌,10月入选国家青年队。仲满对此感到自豪,他也为能够带领这些年轻人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而充满信心。
除了作为教练,仲满还在什刹海体校担任副校长,负责多个体育项目的管理工作。他认为,作为一名管理者,不仅要有专业的眼光,还要有全局的思维方式。他对于其他项目的成功经验也有深入的研究,并希望能将其借鉴到击剑队的管理与发展中。未来,他还希望能为体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为北京的竞技体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