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停牌到摘牌 恒大最终退出香港股市
广告
恒大曾是中国销售额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市值高峰时期曾超过3700亿港币。停牌前,中国恒大股价仅剩0.163港元/股,总股本132亿,总市值约21.52亿港元,比高峰期市值蒸发了99%。
据恒大财报,截至2023年6月30日,恒大的总负债额为2.39万亿元人民币,即使变卖所有资产,恒大也无法偿清所有债务。
该集团股票自2024年1月29日上午10:18起停牌,截至今年7月28日,已连续停牌18个月。由于恒大未能满足复牌指引,未能恢复买卖交易,没有实现复牌
对恒大在香港股市被摘牌,有业内人士对BBC表示:“一旦被摘牌,就不会再回来了。”
有报道说:对恒大股东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噩梦。退市之后,股票虽然依旧有效,但无法在公开市场上交易流通,价值大幅缩水,基本血本无归。不少散户投资者,原本期望能在资本市场分一杯羹,如今却只能无奈承受巨大的损失。股吧里,哀声一片。”
专家表示:恒大2.39万亿的巨额负债,给金融市场带来了不小冲击,尤其是对持有其债券的金融机构。虽然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防范系统性风险,但局部金融震荡仍难以避免。
此外“恒大还有约70万套烂尾楼未交付,资金缺口约3000亿,保交楼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尽管政府一直在通过专项借款、纾困基金等方式支持项目完工,但失去资本市场运作后,复工率是否会下降,仍让人忧心忡忡。”
而对恒大的债权人来说,追讨债务之路变得更加艰难。清盘过程复杂且漫长,境外无担保债权回收率仅2%~9%,“许多中小供应商为恒大提供了建材、劳务等服务,却至今未能收回款项,一些企业甚至因此面临倒闭危机,无数员工因此失业,生活陷入困境。”
路透社引述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的经济学家分析称,恒大退市“很大程度上只是象征性的”,但仍标志着中国房地产行业黄金时代的结束。
房地产行业曾占中国经济的三分之一,是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过去几年来中共当局不断尝试重振房地产业,但收效甚微。
中指研究院8月21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共计77家房企发生债务违约。2022年至今,有30家房企退市,其中27家是被动退市,其中A股14家,原因为面值退市及连续亏损;H股13家,原因为财报难以发出及难以达成复牌指引,未能复牌,停牌超过18个月。
截至2025年8月,20家出险房企债务重组、重整获批,化债总规模超过人民币1.2万亿元。
法拍房数量走势是重要的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晴雨表。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全国法拍房挂拍量为657,842套,同比增长51.69%。其中武汉位列2024年40个大中城市挂拍量较高城市的前列,挂拍量为12,474套。武汉法拍房在过去三年里增长了五倍以上。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家庭因无力偿还房贷,而被迫走上拍卖之路。
另据搜房网的数据,在全国省会城市房价下跌中,武汉的二手房价格领跌全国省会城市,跌幅高达52%,达到“膝盖斩”的程度。在社交媒体上,许多武汉业主抱怨,过去价值百万的房子,现在只能卖三四十万。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订阅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