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晖世锦赛夺冠难技术下滑+心理压力38岁老将能否逆袭
再看看竞争对手,现在的斯诺克江湖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赵心童去年夺冠时才28岁,打球那股子狠劲让人想起年轻时的丁俊晖。更可怕的是现在这批年轻人训练方式完全不同,他们用大数据分析对手习惯,用AI模拟比赛场景,每天训练时长比丁俊晖多出两小时。像雷佩凡这样的00后小将,击球速度比十年前快了15%,长台准度更是直逼巅峰期的丁俊晖。有教练私下说:"现在年轻选手学东西太快了,丁俊晖以前压箱底的绝活,人家三个月就能掌握个八九分。"
不过要说丁俊晖完全没机会,也不太公平。他手里还有两张底牌:一个是经验,另一个是调整能力。去年他主动调整训练计划,把每周训练时间压缩到30小时,但增加了针对性训练。在德国大师赛上,他靠着改进后的防守反击战术,硬是把特鲁姆普逼入决胜局。还有个细节值得注意,他现在每次比赛前都会带家人随行,据说这样能缓解压力。今年中国公开赛期间,有记者拍到他在休息室戴着耳机听轻音乐,这在以前是从没过的。
年龄确实是个绕不过去的问题。38岁的身体状态肯定不能和二十来岁比,丁俊晖自己也承认:"现在打完一场比赛,膝盖要比年轻时多疼两天。"但看看75三杰还在赛场上活跃,奥沙利文50岁还能拿冠军,说明职业寿命正在延长。关键是如何在体能下降的情况下,把技术优势发挥到极致。有运动医学专家建议,他可以借鉴NBA球星乔丹的转型模式,把更多精力放在关键局的处理上,适当减少全场跑动。
中国斯诺克的整体发展也给了他新机遇。现在国内有30多位职业选手,形成了老中青三代梯队。赵心童夺冠后公开表示:"丁俊晖大哥当年踩出来的路,现在我们要接着往前铺。"这种良性竞争环境,反而能刺激老将保持状态。今年世锦赛期间,有球迷发现丁俊晖在观众席上认真记录年轻选手的击球线路,这种虚心学习的态度,或许能帮他找到新的突破点。
当然,想要再夺世锦赛冠军,光靠这些还远远不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多重配合。比如抽签避开状态正佳的顶尖选手,比如在关键局遇到适合自己打法的对手。去年宾汉姆39岁夺冠的例子说明,只要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年龄真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丁俊晖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训练强度再提高一档,把那些被年轻选手研究透的套路重新打磨,在保持防守优势的同时,找回当年那种一往无前的进攻锐气。
说到底,世锦赛冠军固然重要,但已经不是衡量丁俊晖价值的唯一标准。他打破了中国斯诺克零的突破,培养出赵心童这样的接班人,让这项运动在中国从冷门变成热门。就像网友说的:"我们看丁俊晖打球,看的不是他能不能拿冠军,而是看他怎么在逆境中坚持。"如果他能调整好状态,在克鲁斯堡再打出几场经典比赛,哪怕最终与冠军擦肩而过,也足以给球迷们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未来的路还长,丁俊晖自己说过:"我的职业生涯不会止步于某个冠军。"这句话里既有不甘,也有释然。对于38岁的老将来说,能在自己热爱的球台上继续战斗,本身就是种胜利。至于那个悬而未决的世锦赛冠军梦,或许就像他当年打出的147满分杆——过程比结果更值得铭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